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精读精讲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荆楚网·精读精讲⑥】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来源: 编辑:王秋实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4日

精读精讲.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不懈探索,成功开创出的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既遵循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结合了我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它超越了以自由主义、资本至上、西方中心论为支柱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推动人类进步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人口大国团结致富贡献了中国智慧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老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来自资本无休止的逐利本性。在以资本为中心的理念驱动下,人被工具化、发展诉求被异化,所带来的一边是财富积累,另一边则是贫困积累。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中国式现代化将如此庞大的人口体量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发展目标,努力做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人口大国团结致富贡献了中国智慧。

“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为各国实现协调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现代化初期,西方国家一度陷入物质财富积累、物质主义膨胀的文化陷阱,出现了人的物化和异化现象。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分别强调人的利他性与利己性,被称为“斯密矛盾”,这实质上反映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进步与道德之间存在的激烈冲突,利他同利己之间的无法协调。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轮驱动,既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也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协调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为各国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给予宝贵经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的新发展模式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费曾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造成多起环境公害事件,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代价惨重,震惊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 “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并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创造出发展与保护协同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模式,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筑牢了绿色根基,为人类社会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开辟了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新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走殖民、扩张、掠夺的西方老路,打破了被诸多西方学者视为大国崛起“铁律”的“修昔底德陷阱”,成功开辟了和平崛起的大国复兴之路。中国没有重复昔日大国崛起的老路,而是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深谙好战必亡、霸极必衰、忘战必危的历史规律,传承发扬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中国精神。古有丝绸之路推进东西交流、共享发展,今有“一带一路”助力团结合作、共同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鲜明彰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自觉实践,为人类提供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发展新路。

“并联式”发展的现代化为后发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首先,“并联式”现代化具有发展任务的高度叠加性,其风险和挑战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所不能比拟的,对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政策措施的精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并联式”现代化具有发展要求的多重协调性。与西方国家可在某一发展阶段专注于单一目标,待这一目标实现后再考虑其他目标所不同,统筹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其现实要求。最后,“并联式”现代化具有发展战略的后发赶超性。与西方国家有序发展起来的现代化不同,中国“并联式”现代化是积极主动选择,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实现“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弯道超车”。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式”特征为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新的样本,为后发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不少西方理论家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认为现代化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充分证明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虽无法绕开,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中国以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告诉世界,中国既传承了人类文明,又没有效仿依附他者;既融入了国际社会,又没有滑向“西方轨道”;既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没有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中国式现代化彻底打破了认为现代化模式只有一元论的认知,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启示,为人类现代化发展和文明进步开创了新路,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我们党胸怀天下的历史情怀与责任担当!


作者:董楠(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中心研究员,博士)

责编:王舒娴

来源:荆楚网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5313172.html?spm=zm1033-001.0.0.1.KkeW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