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教工之家

一堂“透着稳重气息”“学生很乐意听”的思政课

来源: 编辑: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6日

【名师课堂】刘双主讲“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核心摘要:中国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解决好经济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听刘双副教授的独到分析,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

  校教学信息中心讯 54日下午,由刘双副教授主讲的“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课程在二教303展开。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3级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名教师共同聆听了这次课堂,刘双老师带着学生温习前次对外开放的格局及形式的内容之后说到,在中国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世界经济并未完全复苏的条件下,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同时也是个新问题。

  刘双老师从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发展、提升中国话语权、树立安全观四个方面论述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她引用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五中全会、学术论文、以及世贸海关的精准数据和视频资料分析说明现今中国存在的问题及国家的发展形势和战略,并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而言的意义,在对外贸易中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对外开放中存在哪些经济风险,利用外资是否越多越好等问题,与学生进行当堂讨论进行思考,调动课堂氛围并且把课程引向更深层次。

“看来,只有实施更加主动的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真正地走出去,在世界市场上“与狼共舞”才能在发展过程之中变得更加强大。”“中国这些年也逐步融入全球化,我们也可以看一些数据,这是从2006年到2015年上半年我们的一个进出口总额走势图,绿黄条形图整体都呈明显上升趋势(除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之外)。除此之外,我们再来看这个统计图,它反映从1983年到2013中国实际吸收FDI流量及增长率也显著增加”。刘双老师用丰富数据和海尔集团的实例说明,中国确实在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并且不断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此外,她还列举了近年中国“一带一路”及亚太自贸区的建立,从顶层制度和战略制定层面促进对外开放体系的建立,从而实现更为主动的开放。

“那么中国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到底该怎么做呢?该怎么做呢?”问题抛出之后,堂下学生不一而足,各抒己见,有人说提升自我,有人说提高技术关卡,“大家可以结合十八大所提出的措施进行思考。”此时,有人顺势说出-----供给侧改革,刘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动起脑筋,“那么什么是供给侧呢?”刘双以十八大视频来向学生解释,并且以工业强国德国上世纪80年代的供给侧改革进行案例分析,从出口产业优化升级、贸易融资去杠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以及优化进口结构等方面来促进对外贸易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规则之争是发展权之争,是制度和领导力之争,是一种高端竞争。作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国际规则,近代以来中国人没有干过。在重构国际经济规则过程中,中国应在充分了解、遵守和运用规则的基础上,学着提出中国议题和方案,发出“中国声音”,增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增大“发展成分”和“非西方因素”。为了强调近年来中国在此方面做出的努力,刘双老师列举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建立和中国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等例子。

在谈及安全问题时,刘双老师指出重要资源的储备制度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同时还提出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国外收购问题,以表格的形式展示自1996年到2008年有诸如活力28、乐凯、苏泊尔、大宝等民族企业被外企吞并的例子,而国家2008年出台的《反垄断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了部分幸存的民营企业;除了拿起法律的武器,并且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为例,阐释金融风险预警及完善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性。

现场的青年教师十分认真地聆听课堂,做记录。在课堂结束后,旁听的老师对于这次课堂的收获进行交流。植物科技学院的青年教师蔡万纶说:“我觉得刘老师的课堂透着一种稳重的气息,整个过程安排得很紧密得当、讲授层次也是相当清晰明了,从那些数据来看,刘老师准备的很充分认真。”

生物科技学院学生黄宏林笑盈盈地说道:“老师一直和学生很谈得来,我们不时还会讨论一些相关问题,老师的课程内容上知识点归纳的都很完整,素材也都是近期较为新的,觉得上老师的课可以收获很多知识。”生物科技学院学生徐敏也补充道:“老师的思路很清晰,逻辑性很强,视频选取的也很合适,最主要的是她不像一般文科老师枯燥,相反她的课学生很乐意听。”

据悉,本期名师示范课由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旨在推动青年教师在听课学习与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逐步酝酿,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刘双老师简介

  刘双,女,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荣获2013年度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主持和参与省、部、校级课题10余项,在《农业技术经济》、《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沈思琪

|娄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