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学习党的二十大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荆楚网·学思想启新程⑥】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

来源: 编辑:王秋实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5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考察时强调,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社科工作者,我们务必在深入、扎实上下功夫,突出做好深化、内化、转化,以学铸魂,重点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学增智,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铸魂育人。

把握“根本途径”,深刻领悟理论创新的全新境界

在2021年的“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两个结合”,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022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阐释“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深入总结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两个结合”的要求。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他从五个维度重点阐述了“第二个结合”:“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时,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在武夷山深处的朱熹园,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郁然千载诗书城”里的三苏祠,指出“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两个结合”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学理哲理道理,也是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我们党历来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有科学的态度,做到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要求,结合新的实际,坚持“两个结合”、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定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人类文明和世界智慧的时代精华,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着无限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深刻领悟理论创新的全新境界,要求我们提升政治能力,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

把握“总钥匙”,深刻领悟创新思想的科学体系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作了概括和阐述。首次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路径,第一次从哲学上提炼概括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为把握好、运用好这一科学理论的思想精髓提供了“金钥匙”,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六个必须坚持”,是总结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既是我们深刻把握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内在贯通、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宝贵经验和重大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贯穿“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之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六个必须坚持”,“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十个明确”之中,是“十个明确”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其中的精髓要义,是其本和纲;贯穿“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的精髓要义,也是取得“十三个方面成就”所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深深植根于“十三个方面成就”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体系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世界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在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必将随着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随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全面拓展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深刻领悟创新思想的科学体系,要求我们提升思维能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把握“现代化之问”,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2月7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我们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提出5点主张回答“现代化之问”,即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为人类推进现代化进程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把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成果,要求我们提升实践能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要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5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准确把握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动力、坚定信心,奋力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课题,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勇担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使命,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把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课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打牢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根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扎牢基础教育基点,抓好高等教育龙头,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四是落实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五是抓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作者:程华东(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主任)

责编:王舒娴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5940550.html?spm=zm1033-001.0.0.1.CBEb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