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精读精讲

【中国社会科学网】【聚焦学理中国】在深刻领会“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中增加历史自信

来源: 编辑:万融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8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我们党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全党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就是为了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的政治智慧,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历史自信的根本基础,需要深刻领会,自觉践行。

一、“十个坚持”充分彰显百年大党的政治智慧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一百年来,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取得重大成就,深刻改变历史。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决议》在系统梳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等十个方面(简称“十个坚持”)。“十个坚持”系统完整、相互贯通,充分彰显了百年来党勇于面对风险挑战、始终掌握历史主动、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取得重大成就所具有的独特政治智慧。要深刻领会、融会贯通,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筑牢增加历史自信的思想理论基础,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深刻领会“十个坚持”的丰富思想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百年奋斗与民族复兴息息相关,“十个坚持”的思想内涵要从民族复兴历史伟业中去认识和领会。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民族复兴提供政治保证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此,中国社会各个阶级、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救国救民的艰辛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召开,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起,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在革命、建设、改革和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政治领导作用,确保全党形成统一的思想、意志和行动,发挥独特政治优势,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

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

(二)坚持人民至上为民族复兴站稳根本立场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是人民性,坚持人民至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一百年来,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掌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翻身当家作主,到解决温饱问题、达到总体小康、实现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成为现实。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

(三)坚持理论创新为民族复兴提供思想引领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党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党的历史伟业始终在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下顺利推进、不可逆转。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四)坚持独立自主为民族复兴筑牢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铸就了独立自主的伟大民族品格。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依靠自身力量“越是艰险越向前”,顺应历史潮流,掌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两弹一星”的研制,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进入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均是党在独立自主原则指导下带领人民进行民族复兴艰辛探索的生动写照。

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新征程中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坚持中国道路为民族复兴指明实践路径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落后的农业大国实际相结合,走工业优先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与判断时代发展大势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必须在实践中始终坚守,一往无前。

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六)坚持胸怀天下为民族复兴铸就世界情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价值主张,并将其贯穿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之中。一百年来,党在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进程中,胸怀天下,将中国发展、人民命运与世界发展、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浓厚的家国情怀提升拓展为世界情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历史和实践证明,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七)坚持开拓创新为民族复兴发掘动力源泉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宏伟事业,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无现成的经验借鉴,需要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不断创新,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其根本原因在于开拓创新。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客观要求。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的历史征程中,必须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核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走创新引领发展之路。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勇于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八)坚持敢于斗争为民族复兴锤炼精神品质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发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奋斗、牺牲和创造,锤炼了以革命战争年代流血牺牲斗争、和平发展年代英勇拼搏奋斗为表征的宝贵精神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精神斗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特定历史时期积淀形成的精神财富,更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九)坚持统一战线为民族复兴赢得制胜法宝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一百年来,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政治任务和政治需要,党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等五次统一战线,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汇聚起强大的同盟力量,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2021)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八个坚持”原则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坚持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坚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协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方向指引。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十)坚持自我革命为民族复兴锻造政治品格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是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目的在于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使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正本色。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坚持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有机统一,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是百年来党开展自我革命的“大逻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自我革命,通过开展理论学习、整风运动、批评与自我批评、主题教育、反腐败斗争等,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锻造了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优秀政治品格,经受了国内外各种重大考验,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新中国成立后,党以“赶考”的心态,通过发扬人民民主,成功跳出了历史周期率,带领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党自身面临的“四大考验”,大力开展自我革命,并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始终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十个坚持”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深刻揭示了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重大成就的成功密码,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独特政治智慧。必须深刻领会、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进一步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如期实现。

三、自觉增加奋进新征程的历史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学好党的历史,讲好党的故事,用好党的经验,干好党的事业。要以理论武装为导向,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获得力量,增加历史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坚持正确党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必须坚持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现在,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党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意义重大,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尊重党的历史,以史为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知识、科学作出历史判断的基础上增加历史自信。

(二)运用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必须坚持的根本方法。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想方设法歪曲、抹黑、捏造、否定党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思潮兴起,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要勇于发声、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和理论辨析,彻底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三)实事求是看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坚持的认识路线。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人物、形成科学的历史判断等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示。

(四)砥砺奋进新时代

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征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科学的说服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作者 梁伟军 系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s://mp.weixin.qq.com/s/y0DM30scTAVyTUG29jMc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