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新闻眼

狮山青马 拾年风华:马院这十年

来源: 编辑:王秋实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5日

十载弦歌筑梦扬帆,百廿薪火代代相传。回眸十年发展历程,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坚持育人为本、特色立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课程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院教职员工和衷共济、协同育人、克难奋进、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播下一颗种,课程育人扎根红色土壤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学院院长梁伟军教授多次在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上强调。

十年来,学院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积极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全面发展。31219名在校学生,覆盖本、硕、博三个培养层次,10门思政必修课、16门思政选修课、33门专业课程,16个学院、532个课堂……学院思政课建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延展,学院推动“大思政课”由“潜”向“显”转化,不断深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

校党委书记高翅在“耕读中国”课堂上点评作品(马院供图)

校长李召虎与同学们畅谈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马院供图)

建“金课”,搭平台,促结合,增实践。十年来,学院数措并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提升课程吸引力与育人效果,学院立体协同型思政课教学团队于2021年获批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搭建网络育人平台,积极构建“三微一端”+思政育人的网络工作矩阵,推进教学共享资源库建设,加快建设“狮山论道”“狮山青马”网络思政育人平台,推送师生精品原创作品400余篇,阅读量累计超过400万次;促进研教结合,积极开展“探寻伟大建党精神、研学‘两山’重要理论”等专题社会实践研修,以案例式研学和体验式研修提高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推进思政课教育实践,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分课程组织开展“喜迎十九大,青春报祖国”“改革开放与我”“辉煌70年”“党史故事我来讲”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耕耘一片田,人才培养迈出坚实一步

“学习和科研很苦,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味道却甘之如饴。”202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宋雨谈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学院作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摇篮,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始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马院夜话”毕业研究生欢送会(马院供图)

十年来,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乐于培根铸魂。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学院长期邀请知名专家开展“马克思主义论坛”“青马论坛”“星光计划”,共计200余场,连续8年成功举办“博阅读书会”“研究生学术年会”,强化学术氛围,夯实学养基础;科研育人成效取得新突破,学院研究生公开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90余篇;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渠道多元,一次性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积极推进师生融乐,学院以“两季三节”为抓手,逐步形成毕业季“专属记忆”、开学季“马愿新语”、读书节“书香马院”、艺术节“以文化人”和欢乐节“师生融乐”的马院一家亲氛围;人才综合培养迈上新台阶,学院研究生获评国家奖学金12人次,校三好研究生80人次,校优秀研究生干部75人次,校优秀毕业生40人次,获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优秀论文、教育部“领航计划”等奖励和荣誉150余人次;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开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班”,针对性、专业性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现已成功举办三届,共招收76名学员,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做出了长足贡献。

阐释一个理,青马之声讲好中国故事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宣传过程中要避免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而要大众化、通俗化。

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在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挂牌(马院供图)

十年来,学院推动学思践悟,实践理论创新。学院坚持“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以多种途径丰富和拓展大众认知、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相关理论的渠道。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学院建设湖北省“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长期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城乡社区和田间地头,开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讲、传统文化宣讲及咨政服务;发挥先锋作用,梁伟军、李恺、霍军亮、刘双、雷玉明、陈明辉和吴德凯等一大批老师长期活跃在理论宣讲第一线,学院青年教师孔浩参与大型理论节目《改变中国的真理力量》录制,以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的方式将高深的理论传播到寻常百姓家;拓展发声渠道,学院师生积极在光明网、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和荆楚网等媒体网站发表评论性文章50余篇,擦亮勇于作为的青春底色和响亮名片,为理论宣传贡献力量;展现青马担当,学院通过校社协同、家校协同等方式开展“雨露·中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爱心志愿活动,学院研究生积极参与,前往多地开展暑期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课程等社会公益活动;传播思想伟力,学院围绕最新理论成果、重要会议精神等,组建师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讲精读”宣讲团,构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长效机制,发出青马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澎湃前行动力,理论宣讲与社会服务活动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筑梦一片天,学术研究绽放绚烂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十年来,学院坚持将入主流与创特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注重农村长线观测点建设并坚持驻村调查,注重理论研究的现实指向和实证研究的理论价值,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特色。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探索研讨会合影(马院供图)

十年来,学院矢志砥砺奋进,勤于耕耘探索。坚持“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以研究焦点结合学校特点,将研究命题融入时代课题,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部级项目18项,省社科及各类省厅项目30项;以高水平研究成果带动高质量发展水平,积极展现青马风采,学院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30余部;获政府、学会等各类奖项30余项,其中1篇论文入选中宣部纪念建党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十年砥砺成长路,奋进前行正当时。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把学院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而团结奋斗。

文字:姜子岳、吴斌

审核: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