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学习党的二十大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荆楚网·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⑱】东湖评论:农业科技创新赋能“端牢中国饭碗”

来源: 编辑:王秋实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6日

在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各地农产品供应充足、种类丰富、品质优良、价格稳定。这不仅折射出百姓美好生活的幸福画面,也印证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壮丽图景。从2012年至今这十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7个百分点,超过61%;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一个个醒目的数字凝聚着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力量。在我国新时代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农业科技创新将全方面惠及乡村振兴,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造福人民。

农业科技创新赋能种业研发,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国际粮价高位波动,农资价格大幅上涨,极端天气频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愈加紧迫。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不仅需要“藏粮于地”,更需要“藏粮于技”。“藏粮于技”,最关键之处就是要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实现种业安全。

为突破种子“芯片”短板,我国农业科技需加强种业研发,确保种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针对种源“卡脖子”技术开展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明确育种方向和目标,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完善种子库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生物育种研发产业化应用。

结合我国种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举措,我国已形成以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核心,96个制种大县和120个区域性基地为骨干的种业基地“国家队”,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能力提高到75%。农业科技创新赋能种业创新发展,让更多良种走向沃野,更多粮食充盈粮仓,保证中国粮用中国种、丰中国仓。

农业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农业,走好“双碳”目标下农业转型路

重农固本,国之大纲。当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我国正处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时期,推动农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加快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关键在于利用科技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为实现农业生产固碳减排,我国农业科技需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确保农业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针对传统农业碳排放高造成的各类问题,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和绿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注重开展绿色农药肥料、可降解地膜等新型农资创制,改善土壤质量固碳减排;不断深化畜禽粪污低碳循环利用、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固碳减排等技术模式,降低传统种养殖废弃物污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态调控和精准施药等节肥节药技术,全方位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我国农资投入品的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农膜回收率达到8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蔚然成风,绿色农业生态种养殖方兴未艾,农业科技为农业绿色升级提供“绿色引擎”,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农业科技创新赋能智慧农业,拓展我国农业发展“数字版图”

农稳社稷,器利农桑。当前,数字时代下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蓬勃兴起,农机装备技术发展空间广阔,加速提升农机装备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推动现代高效智慧农业发展正当其时。

立足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新要求,发展智慧农业,让农业生产更便捷,农民生活有奔头。发展智慧农业,关键在于农业数字化技术研发。作为一种需要数据模型、软件系统、硬件装备等诸多数字化要素支撑的生产方式,智慧农业发展需要以农业数字技术突破为前提,而我国农业数字技术在作物生长信息数据获取、生产调控机理模型搭建、农业专用传感器、多作业环境智能农机装备等领域缺乏创新研究,智慧系统感知元件和应用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主要依赖进口。为完善智慧农业产业体系搭建,我国农业科技需加强农业数字技术研发,确保农业数字技术创新自主可控。

针对智慧农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农业创新技术产品,扎实推进农业数字化;补齐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融合不足短板,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加强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工程,建立贯通信息采集、分析决策、作业控制、智慧管理等各环节的智慧农业集成应用体系。围绕智慧农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我国农业数字化技术发展飞快,天空地一体化卫星遥感监测、无人驾驶智能农机耕种收割、云端巡田、智能化叶龄诊断、无人机精准植保等一项项全新数字化科技,实现“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传统农业向“靠科技吃饭”智慧农业的华丽转身。从传统到智慧,现代农业正在成长为高科技含量、高产业价值、多关联业态的全新行业。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业数字转型,智慧种养节本增效,让耕种更全面、管理更自由、生产更科学。

科技创新肩重任,强农兴农担使命。只有心怀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赋能种业研发,推动绿色转型,促进智慧升级,乡村全面振兴的动能将更加强劲,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将更加宽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将更加激越!

注:本文系华中农业大学2021 年度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优质示范课建设(项目编号:2021KC72)。

稿源:荆楚网 http://m.cnhubei.com/dhgd/p/15144128.html

作者:郭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韩慧姣(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