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广大青年发挥着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作用。在新时代,我们应深入分析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培养广大农村青年“知农”“爱农”“兴农”的责任意识,努力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与发展,始终强调引领青年的成长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希望我国广大青年充分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激情,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这些重要论述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集中反映了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的热情关怀和殷切期望。
农村青年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也不断发生变化。众多农村青年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和社会流动机会,他们的视野更加广阔,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更加开放和进步,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并持续地追求和奋斗,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但也有一些农村青年思想观念的变化值得我们注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出现了“不知农”的现象。一些农村青年虽然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却对农业农村的相关问题缺乏深入了解和深刻思考,产生了“不知农”的现象。他们对党组织、村集体组织的相关学习活动参与较少,对国家在“三农”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与关注不够。二是产生了“离农”倾向。一些农村青年内心对土地的眷恋、对乡村的归属感日益淡薄,与农村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往往脱离农业、农村而涌向城市,即使留在农村,也不愿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具体工作。三是“兴农”意识不强。一些农村青年“强农”“兴农”意识不强,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不足。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使他们将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切实担负起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加强新时代农村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他们乡村振兴的责任感,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完善乡村教育的内容,深化农村青年对“三农”的认知。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靠青年一代,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农村青年“三农”知识教育,培养更多“懂农村、懂农业、懂农民”的青年。在教育内容体系中,除了普及基本文化知识,更要补充与乡村、农业知识相契合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乡村教育的内容。在具体实践中,要讲清楚农业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全面普及与农业生产、生活和乡村治理相关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加深广大农村青年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认识;引导农村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青年的内生动力;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将农业产业的最新动态和农村发展的最新趋势贯穿到乡村教育的全过程,使广大农村青年紧跟时代步伐,时刻把握“三农”的走势和动向。
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农村青年的“爱农”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价值要求和目标。在举国上下齐心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使农村青年的价值追求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不断培养和强化他们的“爱农”意识。这既是农村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时代选择,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我们应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引导广大农村青年理解农村发展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升他们对农业基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从而明确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责任,培养深厚的乡土观念,不忘根、不忘本,无论身在何处都心系家乡的发展;创新教育引导方式,根据农村青年的心理和成长特点,用好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大对乡村文化价值的挖掘和宣传,增强农村青年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他们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三是优化农村青年的知识结构,提升“兴农”本领。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培养和强化农村青年“知农”“爱农”的意识,更要增强和提升他们“强农”“兴农”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青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优化和完善农村青年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农村青年的文化素养。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村级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为农村青年营造良好的文化知识学习氛围,满足他们获取知识、提升素质的愿望;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力度,推进农民职业教育的常态化、终身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民主法治教育,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提升乡村治理、振兴乡村的能力。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