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新闻眼

[校园要闻] 我校“乡村振兴荆楚行”(荆门)2021年度启动

来源: 编辑:万融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7日

      核心提示:3月13-15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程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校园建设与安全保卫部部长张越、科学发展研究院社会服务处处长魏鹏等一行赴荆门市钟祥市、东宝区,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当地村镇、企业,开展理论宣讲,举办座谈会,签约授牌校地、校企合作基地,启动我校2021年度“乡村振兴荆楚行”系列活动。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彭雨格)313-14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程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校园建设与安全保卫部部长张越、科学发展研究院社会服务处处长魏鹏等一行赴荆门市钟祥市、东宝区,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当地村镇、企业,开展理论宣讲,举办座谈会,签约授牌校地、校企合作基地,启动我校2021年度“乡村振兴荆楚行”。

调研走访察民情

调研期间,调研人员在钟祥市柴湖镇调研了“一馆三园”,即大柴湖移民纪念馆、前营村“移民旧居展示园”、鱼池村“移民搬迁体验园”、柴湖镇“移民产业示范园”紫凝盛景、湖北农青园艺等,以及客店镇马湾村、南庄村、马咀村,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了解当地发展情况。

调研人员参观大柴湖移民纪念馆(记者 彭雨格 摄)

“为支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重点工程建设,淅川县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移民。1966年,在‘河南管迁,湖北包安’的移民政策下,4.9万移民舍弃家园,三年分三批从河南淅川迁徙到钟祥大柴湖重建家园……”在大柴湖移民纪念馆,纪念馆讲解员向调研人员娓娓道来大柴湖移民区的由来。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调研人员依次参观了“泪别故土,辗转迁徙”、“首迁青海,支援边疆”、“重大决策,再迁湖北”、“荒湖之战,扎根荆楚”、“心系移民,情满柴湖”、“楚风豫韵,同心向前”、“振兴崛起,奔向未来”七个展区,通过图文视频展示、场景再现、旧物展出等形式了解了柴湖镇的发展脉络。

调研人员在前营村参观移民旧居(记者 彭雨格 摄)

在前营村,村支书向调研人员介绍了前营村的村情概况,并带领大家参观了“移民旧居展示园”五代大柴湖移民住房。“半个多世纪以来,前营村移民住房从芦苇房到小别墅,经历了五代变化,是前营人民艰苦奋斗的建新家的标志,也是我们国家农村时代发展的印记。”村支书杨子志动情地向众人介绍。在鱼池村,调研人员调研了当地结合实际推行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做法并参观了“移民搬迁体验园”,该园通过还原当时的情景,再现了三次搬迁的艰苦历程,展现了柴湖人民的精神风貌。在紫凝盛景,一排排绿化容器苗整齐排列,负责人李中东表示,紫凝盛景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绿化容器苗生产基地,通过发展花卉产业,增加了就业,带动了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在客店镇,调研人员分别调研考察了以“马帮文化”为主题的马湾村葛根种植基地建设、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以“对节文化”为主题的南庄村美丽乡村建设、“客店模式”推广运用情况,及以“山水文化”为主题的马咀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特色产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我们坚持一村一主题、一村一主景、一村一主管、一村一主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探索‘客店模式’,如今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正稳步推进。”南庄村村支部书记郭丁山向调研人员说道。

李恺与正在进行葛根育苗的村民交流(记者 彭雨格 摄)

调研人员与南庄村村民交流(记者 彭雨格 摄)

在调研过程中,老师们走进田间地头,走访农户,了解各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恺老师感慨道:“来到村里了解农业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才发现我们的教材里好多东西都过时了,一个村的发展探索模式,就可以作为一个生动的教研案例走进我们的课堂。”

宣讲座谈明方向

3月15日,在东宝区牌楼镇“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牌楼镇,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作了理论宣讲,我校调研人员与当地基层党员干部及部分企业负责人举行了座谈会,为当地2021年“三农”工作点明方向。


宣讲会现场(记者 彭雨格 摄)

梁伟军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题,重点围绕全国“两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精深、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主题开展宣讲。会上,他从“脱贫攻坚与‘三农’工作重心转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部署”“‘两会’代表委员看全面振兴乡村”四个方面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系统宣讲和阐释。


座谈会现场(记者 彭雨格 摄)

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来龙村党支部书记胡为义表示,推动乡村振兴需要解决政策瓶颈和人才瓶颈,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细化政策,下派人才深入基层,做好产业振兴进而推进乡村振兴。牌楼中学校长陈金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支撑,要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加强激励机制和个人福利待遇,引进一批人才,培育一批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牌楼派出所所长提到,和谐的治安环境是一切工作的根基,村里可以设置警务室,沟通调节问题,让平安稳定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牌楼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向龙生指出,要进一步探索创新基层社会建设新模式,如采取积分制管理工作,再就是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意识普及,让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参与座谈的公司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目前发展产业最需要的是技术和人才支持,希望引进人才技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帮助村民致富。

针对座谈会上基层党员干部和企业负责人提出的问题,我校调研团队给出了相关的意见与看法。我校创业导师、农业品牌策划人田坚指出,产业本身需要有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技术人才归属感,探索新的人才引进模式。我校科学发展研究院社会服务处处长魏鹏提出解决人才稀缺问题一是“引”,二是“育”,同时他提到我校可以发挥农业高校优势,提供技术帮扶,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恺表示,希望乡亲们提问题时尽可能具体化到“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以便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学院院长梁伟军认为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推进产学融合,探索稳定的校地合作模式,推进学术成果转化;二是谋求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收,生态环境优化、文化建设要同步推进;三是动力转变,由政府外部扶持动力转变为基层内生动力;四是共谋共建共享,乡村振兴主体多元化,政府、企业、人民携手共同推进。

基地授牌促合作

3月14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程华东代表学院分别授予大柴湖移民纪念馆、客店镇为思政课教学、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学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社会服务处处长魏鹏受托授予大柴湖紫凝盛景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立2021年校地、校企合作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柴湖移民纪念馆授牌思政课教学、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记者 彭雨格 摄)

学校在紫凝盛景挂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记者 彭雨格 摄)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客店镇南庄村授牌思政课教学、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记者 彭雨格 摄)

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副主任、镇党委书记杨勇认为,思政课教学、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的授牌,有利我校人才培养载体的丰富、拓展、延伸,也有利于当地移民品牌的提升、移民文化的推广、移民产业的发展,当地将以最大的热诚、最优的服务、最高的效率,为华农教学教研活动创造优质条件、提供品质服务,共同为优秀人才培养、乡村振兴发展做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表示,学校多次调研大柴湖、客店镇等地,2021年,学校将立足学科研究、服务地方和人才培养,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以实践基地为平台和桥梁,加强双向交流服务,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荆楚行”行动,推动荆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共赢。

审核人:程华东

文章来源:南湖新闻网 http://news.hzau.edu.cn/2021/0317/59569.shtml

相关文章:

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共赢——华中农业大学2021年度“乡村振兴荆楚行”系列活动启动 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zx/zx_gx/news/202103/t20210318_5319869.shtml

华中农业大学2021年度“乡村振兴荆楚行”系列活动在荆门启动 湖北理论信息网http://www.hbllxx.com/jcxj/202103/t20210317_172190.shtml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大柴湖移民纪念馆举行 微信公众号 魅力大柴湖 https://mp.weixin.qq.com/s/zaaPg7crVY1f9sVG6DuatQ

华中农业大学赴东宝开展“理论热点面对面”宣讲活动 微信公众号 看东宝 https://mp.weixin.qq.com/s/Pr85GF6K1QXj0eC7PEkK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