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新时代青少年研究新动向、新思路研讨会暨《少年儿童研究》办刊交流座谈会在我院举行。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术期刊部、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相关领导、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共同参会,会议由城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室组织。
会议伊始,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珊致辞,代表学院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面对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复杂变化与挑战,围绕青少年发展问题展开交流与研讨是迫切且有意义的,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促进以动态的、跨学科的多元视角回应青少年发展的新问题、新趋势,促进与会学者共同书写青少年研究的新篇章。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术期刊部主任杨守建介绍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并从创刊历程、学术影响力、学科分布以及期刊特点等角度介绍了《中国青年研究》,强调期刊一直坚持“以文取文”和“青年研究青年”的办刊特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术期刊部副主任刘向宁介绍了《少年儿童研究》的创刊历程、期刊宗旨和学术地位,从发文总量、机构分布、学科分布和关键词主题等内容分析《少年儿童研究》的发展情况。

新时代青少年研究新动向、新思路研讨会暨《少年儿童研究》办刊交流座谈会(王秋实 摄)
会上,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卢旭从研究方法上和选题内容上对《少年儿童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指出应重视本土化理论构建,研究内容应注重宏大叙事同日常生活的有机衔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朱战辉从跟随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双重视角给《少年儿童研究》提出了建议,指出打破学科界限和问题域壁垒,真正回应社会现实关切,作为期刊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刘庆建议加强对儿童心理诉求的学理探究与实践回应,表达了在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儿童哲学等研究方向与期刊开展深度合作的期待。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昕迪结合自身科研经历,指出两刊敏锐关注青少年发展的新现象和新热点,不仅是期刊本身的特色,同时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重要成长平台。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游志麒建议期刊加强研究中的因果关系推导,同时重视纵向追踪调查方法的应用。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晓慧副教授基于自己的投稿经历,分享了对期刊与作者沟通的建议。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娟副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城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室,指出儿童青少年研究与工作室建设及发展的关联。
工作室主任李凤兰教授作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本次研讨会的意义;建议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重要转化平台应与研究者进行广泛交流与沟通,共同致力于构建重要学术议题、回应社会现实问题以及搭建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的交流平台;她向参会期刊主编及高校师生代表致以诚挚感谢,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文字:孙莉 向晓悦
图片:王秋实
审核:侯顺 李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