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而人才则是最关键的因素。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对高水平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步入新世纪,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从务实求真中进一步提高新时代研究生的含金量,为乡村振兴、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提供源头活水。
做学问,先得务实。“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别于本科及以前学习阶段的浅尝辄止,其主要特征就在于精益求精,深入系统的学习领会本专业知识,以求能融会贯通,有自己创新的见解和运用。将研究的英文单词“research”拆开,即“re”和“search”,也就是反反复复的探索学习,“研”是基础,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和务实的心态,“究”是升华,要求在不断地研究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以我们人文社科类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有许多同学都是跨专业考入,一些同学在本科未曾系统深入的学习到专业性知识,如果研究生阶段仍然局限于泛泛而谈,没有沉下心学到货真价实的干货的话,只会对个人及学校的声誉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马院研究生,首先必须学有所得,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献,理解其中的关键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其次要学有所用,在知识基础上探究、创新及运用,将其与社会问题、国家发展相结合,以期能够提供解释、指导和建议。理论功底无论多么深厚,也须臾不可脱离我们所处的社会与时代,不然只能同无根之花一般生活现实才是做学问最宝贵的土壤。
习总书记曾勉励大家:“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收获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做研究是枯燥无味的,作为华农学子必须传承“不张扬、不盲从、不浮躁”的务实校风,在等待收获的过程中刻苦学习,扎得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发挥华农马院学子的重要角色,与“三农”发展同频共振,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马克思曾言:“科学研究从来都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岩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做学问就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坐得了冷板凳。对于马院的学子来说,在浩瀚的哲学原著中探寻世界的真谛,用科学知识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实属一个乏味的过程,但务必坚信“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成功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急功近利、学术浮躁之风只会贻误终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依据历史事实,切忌主观臆断揣测,得出想当然的结论。科学之精神在于求真,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
做学问,更得求真。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盛行导致部分学者为追逐名利,不惜践踏法律道德底线,搞论文抄袭、学术造假等不端行为。在信息高度共享的社会中,一旦被发现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便很难再有立足之地。特别作为一名马院人,日后主要从事的是思政教学、党政建设等工作,是传播先进马列思想,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地方,身不正何以为范呢?
不久前,自然科学领域的饶毅教授举报几位院士及学术权威学术不端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中科院在随后的调查通告中也证实存在图片误用等现象,这不仅使他们自己颜面扫地,更让中国“士”的声誉蒙羞。而对于人文社科类的马院来说,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实践调查研究中我们更应发扬求真求实的心态,做到“吹毛求疵”,容不得一点马虎。毛主席通过系统全面调查而写作的《寻乌调查报告》堪称唯实求真的典范,克服主观主义、脱离实际的缺陷,通过实地调查掌握一手资料,不回避矛盾,叙述客观事实,从而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期毛主席还创作了《反对本本主义》,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出理论不能脱离实际,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发扬这种“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的作风,对于战胜各种困难挑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遵守学术诚信和道德规范是每一个研究生的必修课,要从一开始就树立求真的态度。发表论文绝不是做学问的根本目的,不能盲目追逐论文数量,而忽视其质量,养成独立思考和辩证看待的思维习惯,做到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高翅书记曾勉励大家树立“你怎么样,华农便怎样;你怎么样,中国便怎样,你怎么样,世界就怎样”的远大志向,追求务实的治学精神,求真的严谨态度,胸怀家国的担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为乡村振兴、国家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作者: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