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至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围绕“三月学雷锋”主题,掀起学雷锋志愿活动热潮,举办了一系列学雷锋志愿活动,营造以实际行动学雷锋的浓厚氛围。
帮厨致敬雷锋,奉献青春力量
3月18日上午,17名研究生在荟园食堂开展志愿帮厨活动。活动开始前,负责人李老师耐心介绍帮厨着装规范,并对食堂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工作区间作了详细介绍。同学们了解熟悉各个操作步骤后,便自觉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操。厨房里,新来的“小厨师们”热情高涨,老练的“大师傅们”笑意盈盈。在专业厨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洗鸡蛋、洗青菜、削莴笋、剥洋葱都不在话下,干劲十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帮厨实践中,孙宇环同学表示:“天气寒冷,我对‘一米一粟皆来之不易’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张梓欣同学在得知食堂师傅们每天五点多起床准备早饭时,当即被他们“努力带给每一位学子温暖”的大爱所感动;薛盘龙同学在帮厨时候遇到了洋葱辣眼、辣椒辣手等问题,深刻感受到了后勤工作的不易,并对所有辛劳工作的后勤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张洁同学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同学之间交流相处,更是在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闫福庆同学也感慨“雷锋精神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就要有钉子精神”。
马院学子“帮厨”集体合照 (摄影 方志强)
学习雷锋精神,砥砺奏响新篇
3月1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在创业楼121会议室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交流会”,特邀孔浩老师参加。
孔浩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他自身两次折返勇救落水女孩的经历。2021年9月12日,孔浩老师两次折返野芷湖大桥,救起一名轻生女孩,被学院授予“见义勇为好老师”称号。再次谈及这段经历时,孔浩老师却表示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儿,学雷锋就是要从点滴做起,落到实处。针对新时代雷锋精神他谈了三点体会,一是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传承,这种精神是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的基因,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表达;二是雷锋精神是时时刻刻的,不分大事小事,要让雷锋精神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不竭动力,要将学雷锋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三是要做到与人为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呼吁大家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好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学习雷锋精神交流会 (摄影 姜子岳)
“志在深山,愿为炬火”。2022级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刘芝宁带来了他在贵州山区支教的故事。2021年7月,他有幸作为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一员奔赴贵州毕节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接力支教。站上三尺讲台,面对眼前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下定决心要用心把书教好,不落下一个孩子。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燃起自己的温度、拿出自己的态度,坚定志愿服务之路,在奉献中收获成长。支教期间,他勇担教书责任,实现教育振兴,多途径提升教学能力,全方位育人。他意识到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孩子们“解渴”,就开展课外实践来激发孩子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还举办了“蛋糕邦”和元旦联欢会等活动。为了能让山区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通过多方渠道募集爱心资助,实现资源扶贫。刘芝宁同学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嘱托,秉承学校“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不忘徐本禹“义务支教、无私奉献”的初心,践行“潜心教书育人、助力乡村振兴、弘扬志愿精神”的时代使命,坚持做一名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在基础教育、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方面展现奉献的青年态度与青年温度。在分享中,他讲到,早在大一观看以徐本禹为原型创作的《牵挂》话剧时,他心中就埋下了一颗支教的种子,这颗种子终在贵州毕节华农大石希望小学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同学们在认真思考刘芝宁提出的问题 (摄影 姜子岳)
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走进生活,让志愿服务的春风吹遍狮山,学院还积极开展了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分享活动。马院学子将志愿服务的真情实感在社交媒体“晒”出来,以实际行动号召更多的人参加志愿服务。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苏慧丽同学认为,志愿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奉献;李金阳表示作为一名马院学子,要“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秦康怡同学也谈到“被人们珍藏的雷锋精神历经时间洗礼,纵然百转千回,信仰所散发的光和热却在新时代依然被热切回应着”。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都领到了饱含雷锋精神生根发芽寓意的郁金香种子。
文字:王梦佳
摄影:姜子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