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研究生教育

[大讨论] 协同育人、提升研究生质量

来源:袁吉红 编辑:万融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2日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在激流勇进的时代潮流中站稳脚跟,需要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时代在变,任务在变,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也要变。如何在求变中育先机,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卓越人才,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近期认真学习了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讨论的相关资料,借此机会谈谈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些看法。

增强师生粘性,打造学术共同体。古语有“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这个“门”应该是学术探究之门,而不是物理之门。社会竞争激烈,不乏一些人带有功利性地读书,怎样把这种被动进入变成“不用扬鞭自奋蹄”,首先导师要强化第一责任人角色。在入学之初,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社会见闻启发学生,引导其树立奋斗目标,找准人生航向。其次导师可坚持导学互促原则,把研究生教育的重点放在研究二字,让研究生参与一定的项目,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依托导师制,研究生课堂教学也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高质量的研究生课堂要有思辨的声音,要有学术味道,要有探究的勇气,正是一个个“钱学森之问”才启发一代又一代学子上下求索、孜孜不倦。

走出书本,走向田野。 做研究也要接地气,闭门造车常有“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不要仅仅囿于一间小小的研习室,只有深入调研和实践才能对研究对象有深刻的认识,心中有数才能脚下有力。做研究要有好的选题,灵感来源于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用所学去解决当下的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才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概。研究生在学校学习的更重要的是道,而不是术。 所以我们要通过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提升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这样在踏出校门后无论是否从事本专业工作都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宏农学,扬国光”。依托丰富的校本资源,打造兼具人文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校园氛围,润物无声、融于细微,走有耕读特色的育人之道,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全球性人才。为了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华中农业大学更应走在时代前列,敢于打破传统机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不能因为害怕孩童摔倒就永远牵着手走路,激发学子科研动力,提高学子思辨能力,拓展学子眼界思维,培养出既有眼力又有脚力的新青年。

在这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时代,华农青年绝不能有丝毫的松散和懈怠,绝不能安于现状、惶惶而生,学校、导师、学生要共同发力,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敢于造梦、勤于追梦,积蓄青春力量,助力伟大复兴。

文字作者:袁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