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博阅读书会”在一教107教室顺利开展,副院长胡丰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导师组和该专业2024级全体新生共同参与,分享暑期尤其是入学后的读书心得和体会。本次读书会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副教授彭文刚主持。
余凯歌和张建越两位同学选择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经典文献作为自己的分享主题,她们关注到“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与其劳动、劳动产品、人类本质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被割裂和异化的现象。余凯歌介绍了该文章的篇章结构,并通过文本分析为大家讲解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随后总结了自己阅读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张建越则通过理论结合现实,分析了异化劳动在当代社会的表现,指明了当代数字劳动的异化现象,并对如何消解异化现象做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李唯聚焦《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劳动价值理论,论述了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区分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她提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非常深刻,特别是对商品、货币和资本的论述,让我对市场经济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潘子墨遵循历史逻辑为我们厘清了马克思思想历程的转变,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三卷中的经典篇章,提炼了其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思路十分清晰。随后她讲述了自己关于学术的思考,分享了自己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经验方法。
胡艺欣分享的书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单向度的人》。她说明:“该书中‘单向度’是指‘肯定性单向度’,它表示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评价都只是肯定和认可,不再具有批判性、否定性。”通过讲述书中单向度的极权主义社会,她分析阐释了虚假需求和真实需求的表现形式,指出当代人们的压力通过消费释放,被虚假需要所支配的消费异化现象。龚晨则梳理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展脉络,她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为切入点,以马克思关于宗教批判、现实批判、人的解放的论述为逻辑主线,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
参与读书会的各位老师对同学们的读书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并提出了实用性的建议。朱清海老师建议,要有目标的去读,带着问题意识,学会高效阅读。张丽老师认为,阅读过程中首先要把握知识体系,带着自己的问题线索去阅读。其次更要把马克思在某一著作中研究的问题放到整个体系中去看,对知识的思考要结合现实问题和不同阶段不同学者的说法。
陈帅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专业问题进行讨论,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王晶老师强调,要把经典原著和教材的阅读结合起来,积累自己的论文素材,从小文章逐步扩大到硕士论文的写作当中。郭琰老师表示“读书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勤奋的态度,静下心来去思考,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核心、最经典的文献”。
胡丰顺老师结合同学们的汇报和各位老师的点评,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他期望同学们在研究生学习生涯中能够围绕自身学术研究做到广泛阅读,将“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从易到难集中阅读,碰到问题要主动找老师请教。他指出:“要将思辨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结合起来,一本书里困惑的东西往往会在另一本书中得到解答,经典总会通往经典。”
最后彭文刚老师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他指出要按照泛读、多读再精读的顺序,对马克思的基本脉络有一个初步把握,在此基础上再延申阅读,参考其他学者的说法去理解马克思的经典文献,最后形成自己的思考。
文字:张梓欣
审核:胡丰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