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思政课教学

【中国青年报】一位思政课教师如何“圈粉”00后

来源: 编辑:王秋实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5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许子威通讯员蒋朝常)“看,这是一颗来自三峡的脐橙,它是秭归3亿颗‘致富果’之一……”前几天,华中农业大学青年思政课教师孔浩拿着一颗脐橙走进课堂,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好奇心。

“知道这背后的科技力量吗?”“想知道华农科学家们在幕后贡献吗?”“想了解三峡亿元村共同富裕的故事吗”.......孔浩向同学们讲起了这颗来自宜昌市秭归县的脐橙故事。

十年前的秭归县还是个国家级贫困县,柑橘种植环境十分不易,“山尖像锥子、山脊像刀子、上山打杵子、下山背篓子”是当地的真实写照。之后,华农专家团队每年不定期来秭归县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合作,在我国柑桔学科奠基人之一章文才、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等几代人的持续接力下,大山里孵化出多个“亿元村”,小小脐橙带领当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一个又一个发展成就,是最好的思政案例库”。孔浩觉得,“亿元村”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体现,背后体现出的是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孔浩与同学们课程互动

教学涉及内容“广”、更新速度“快”、内容要求“专”,这是孔浩的思政课堂留给学生们的初印象。全国两会、“315”消费维权日、硅谷银行......这些时政热点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课堂。在孔浩看来,鲜活的“一手素材”是备好、讲好思政课的基本前提,“要想讲得‘新’,就要备得‘深’,凌晨两三点休息是常事”。

在一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堂上,孔浩播放了一段由他自己拍摄、剪辑的微视频。画面中,南湖碧波荡漾,他立于红船前讲述“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这是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景交互式微视频”教学法的尝试应用。新场域的即视感和现场感让课堂活力顿时“拉满”,孔浩觉得,这拓展了书本的“第二课堂”,也开拓了教学的“多维空间”。

不过,讲“活”思政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年,刚接到这门课程时,孔浩和同事们着实感到有些棘手,“课程政治性强、要求高,不知道学生们的听课效果怎么样”。

“想要把这门课讲好,就需要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且深入了解00后学生们的思想特点”。孔浩来所用到的方法就是把经典案例、校本案例、日常案例相结合,用事实说话、让故事入心。他曾引用《流浪地球》的科幻题材,述说科技进步;借用《长津湖》的历史重现,阐释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创业维艰;去往湖北荆门市东宝区江湾村入户调研......

凭着对思政课的深度把握,从讲清楚“所以然”到“所以必然”,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做”,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到现实逻辑,孔浩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学生认可,并成功“圈粉无数”。

孔浩在荆门市东宝区江湾村入户调研

“上孔老师的课,想走神都难”“不想不听的思政课”“忘不了课上的知识广博和人文关怀”“不逃避,不推卸,帮助我们直面问题、了解当下”“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知道了家国情怀”......这些是孔浩的“迷弟”“迷妹”们留下的课后反馈。

孔浩的电脑里有一个小文件夹,命名为“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里面排满了同学们送给他的表情包,有的一丝不苟、有的憨态可掬。提起这些表情包,孔浩略显羞涩地说:“看似‘饭圈’的表达,却成为了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前行的力量”。

孔浩的人格魅力也是“圈粉无数”的原因之一。2021年9月,孔浩在学校附近的野芷湖桥下两次折回,生死一瞬救下了一名落水女孩。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他说:“这是下意识的本能,我只是做了一名党员、一名老师、一个普通人该做的事情。我希望用自己的经历、课堂告诉学生,要多多关注生活,发觉身边的美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https://s.cyol.com/articles/2023-03/25/content_v6j8L9C4.html?gid=YeryXd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