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思政课教学

[校园要闻]思政课堂师生共话抗疫精神与青年担当

来源: 编辑:邱泽媛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5日

核心提示:9月14日新学期复学第一天思政课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14位授课老师,结合课程教学将抗疫精神和战疫故事变成鲜活的教材,有机融入到课程讲授中,与同学们共同学习抗疫精神,共话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刘思与学生共话抗疫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刘思与学生共话抗疫精神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陈锦 学通社记者 毛文赛)“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我们在疫情期间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9月14日上午,在三教C30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刘思在课程开场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它所彰显的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任课老师方菲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力量,此次疫情,让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

同样,在三教A1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上,马院青年教师郭琰以新时代青年担当为主题开场,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同学们共同回顾了疫情期间华农师生们的青春战疫故事。

“疫情不仅是一堂思政大课,更是一场大考,中国青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郭琰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拔地而起,带领同学们一起感受中国效率;从举国上下万众一心驰援武汉,和大家一起感受中国力量;从“最美逆行者”的奉献牺牲,到华农师生的就地帮扶,和大家一起感受中国精神和华农精神。

在谈到青年一代的使命和担当,她动情说道,疫情期间,华农青年的战疫青春体现在900余名一线志愿者中,体现在五万多线上科普的浏览量中,体现在数不清的志愿服务和响应就地春耕中,大家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华农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阮媛在介绍课程学习时说道,我们学习这门课,就是让同学们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当我们塑造了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在面临未知的未来和突变时才能够更加从容,才能够有能力去承担新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她还引用校党委书记高翅老师在"开学第一课"的讲话勉励同学们:“你怎样,华农就怎样;你怎样,国家和民族就怎样;你怎样,世界和人类就怎样!”

这是新学期复学第一天思政课课堂的缩影,马克思主义学院14位授课老师,结合课程教学将抗疫精神和战疫故事变成鲜活的教材,有机融入到课程讲授中。

据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恺介绍,为了将抗疫的鲜活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学院教师在暑假时通过共同备课和多次研讨,组织学院四个系轮流研究制定了思政课“第一课”的课程素材和讲稿。李恺说,“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用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用接地气的案例,去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是思政课教师的共同责任。”

“如何结合课程,用贴近学生的语言和案例来讲好战疫故事,是大家一直讨论和思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丽老师和雷玉明老师是此次集体备课的具体组织人,张丽老师介绍说,“为了让课程更具有贴近性和亲和力,我们分类别组织了多次研讨,不同课程的老师侧重点不同,结合点也不一样,老师们既统一于‘集体智慧’,又结合课程和实际突出了自身特色。”

在随后举行的听课评课会上,校党委书记高翅指出:“战疫中凝聚的伟大抗疫精神,具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的鲜明特征。习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创新思政课教学,就是将政治文本转化为知识体系,把握好教学逻辑,体现价值塑造,真正实现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审核人:程华东

文章来源:南湖新闻网 http://news.hzau.edu.cn/2020/0914/581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