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思政课教学

【本科教育教学巡礼】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 培育强农兴农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巡礼

来源: 编辑:邱泽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

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课程建设为立院之本、学科建设为强院之基、队伍建设为兴院之根、党的建设为治院之魂,全方位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的铸魂育人核心作用,营造“红色引领、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为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培根铸魂:深耕课程育人之田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特色立院的发展理念,落实落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实施方案》,以“思政课改革创新年”“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年”为抓手,积极构建立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殷嘱托落到课程质量和育人实效上。

特色创优,精耕“农味”思政课堂。立足农业大学特色,系统构建“5+1+N”本科生思政课程体系。开设“耕读中国”“绿色中国”“中国农业文明史”等20余门校本特色课程,讲好农业科学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荆楚行”的故事,推动科学家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三进三入”。学院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湖北省一流课程5门,精品课程2门,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项目3项。

思政课精彩一课”示范课堂

强师赋能,锻造思政育人“金师”。坚持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通过“阅读经典·提升学养”“一堂思政好课”等主题活动和实践研修,不断夯实教学基本功,深化教研教改,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获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项;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概论”和研究生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1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湖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1人;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二、三等奖4人,湖北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人,湖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竞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特等奖1人;入选“湖北省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养计划” 13人。

思政课教师赴遵义开展社会实践研修

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效。以“一课一案”“一系一案”“一人一案”为抓手,落实落细思政课改革创新施工图、任务书、时间表、成绩单。积极探索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创新党支部“五个一”建设机制,建设一门思政“金课”、培育一个“名师工作室”、组建一支“精读精讲”宣讲分队、打造一个“阅读经典·提升学养”学术品牌、建立一个思政课程育人实践平台,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以培养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为目标,打破专业壁垒,改革培养模式,创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班”。每年从全校各个专业大一、大二本科生中遴选出25人左右,以2年为周期,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题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热点难点问题研讨”“实践教学与交流探讨”等总计140学时教学培养。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班”现已成功举办五届,共培养 135名学员。

学院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班学员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砺行:闪耀青春奋斗之光

学院秉持“大思政课”理念,开门办思政课,思政小课堂对接红色大讲堂、乡村振兴大课堂、“三农”大舞台,通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一体化研究与实践,实现课堂内外、校地校企、线上线下等联动协同、资源融通。

立德树人,结出实践育人硕果。根据六门本科思政课必修课自身特点,将丰富多样的情景教学体系化为可供选择的“生命体验”“爱心体验”“红色体验”“研究体验”等主题体验教学,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知、领悟、认同和践行水平,彰显实践育人的吸引力。学院连续7年举办思政课实践教学作品大赛,优秀作品汇编《与祖国同行——华中农大学子眼中的家国变迁》结集出版。指导并支持学生参加省部级赛事,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教育部“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奖励4项,其中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

固本筑基,拓展实践教育场域。积极建设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田间地头的思政课”,让同学们亲身感悟红色基因,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学院新建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基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襄阳田家炳中学、钟祥大柴湖移民纪念馆、湖北建始县花坪镇石板溪村等实践教育基地5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1个、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

师生赴校史馆、武汉革命博物馆、美术馆、海南南繁基地等地开展实践教学

网络育人,构建数智思政生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强化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设,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小明老师说”、学校名师工作室“狮山论道”“狮山马车夫”等网络思政育人平台推送师生原创文字作品、微电影、微视频等1000余篇,“哲学转角”“经典围读会”等思政课程拓展阅读活动,从线上延伸到线下,通过师生共同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共筑精神家园。

精读精讲:筑牢理论阐释之基

学院以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为己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讲清楚道理,讲明白学理,讲透彻哲理,传播思想伟力,奏响时代强音。

先锋开讲,榜样示范树标杆。院士专家、校领导带头讲授“大思政课”,院士傅廷栋、校长严建兵、思政课教师张圆梦联袂讲授“大国粮‘芯’”主题思政大课,通过“人民网+”客户端推送,播放量突破500万。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湖北省唯一女院士金梅林讲授《攀科技顶峰,展“半边天”风采》,被中央网信办全网置顶推荐。近年来,学院教师入选湖北省委宣讲团成员3人、团中央宣讲团成员1人、湖北省教育厅巡讲团成员3人、武汉市委宣讲团成员7人、湖北省委讲师团“百马宣讲行动”专家成员9人,武汉市委“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专家成员9人。连续3年获评湖北省“理论热点面对面”优秀实践基地,多次获评湖北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和湖北省社科专家“回乡宣讲志愿服务”优秀团队。

“大国粮‘芯’”主题思政大课

躬耕一线,理论宣讲入万家。依靠思政教师“主力军”,用好思政课堂“主渠道”,弘扬理想信念“主旋律”,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精读精讲”长效机制建设。面向校内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12季专题系列宣讲、累计1000余场次。支持师生长期深入城乡社区和田间地头,活跃在理论宣讲第一线,选派青年思政课教师参与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网信办和湖北省社科联推出的《长江天际流 荆楚百万年》《改变中国的真理力量》《是这个理》等大型理论、文化类节目拍摄录制,以讲故事、讲文化、讲道理相结合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寻常百姓家。

理论阐释,青马之声润心田。用青春之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更多青年学生成为“学”的主角、“听”的主体、“讲”的主力、“写”的主笔。选聘优秀党团干部代表、本科生等178人组建“百马宣讲行动”大学生小分队,开通理论宣讲网上预约通道,围绕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等热点问题开展理论宣讲。积极拓展发声渠道,组织学生在人民网、光明网、荆楚网等主流媒体网站发表理论性文章200余篇。师生共同撰写的咨政报告被国务院办公厅、新华社参编部和《教育部思政司咨政部智库专刊》等部门及智库采用或采纳30余篇。

科教融合:绽放融创致新之花

学院围绕“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研教融合”的工作思路,引导教师自觉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将学术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切实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形成了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学科引领,夯实研究打基础。大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思政课建设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等重点领域开展前瞻性、前沿性研究,共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部级项目60余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产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现实关照的科研成果。全院师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期刊发表论文44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50余部。这些成果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深厚的学理支撑和鲜活的内容供给,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和学术厚度。

2024年学院承办全国高等农林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

一体贯通,平台聚智促发展。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有组织科研平稳推进。依托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基地,将强主流与创特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注重农村长线观测点建设并坚持驻村调查,注重理论研究的现实指向和实证研究的理论价值,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特色。联合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建始县教育局等11家单位,共同探索大中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机理和实践,获批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示范校,牵头项目获全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特等奖等52项荣誉。

创新机制,激发内生驱动力。完善综合评价机制,健全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的评价标准,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强化对思政课教学实绩和思政工作实践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突出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导向。完善科研成果认定办法,制定思政课教师发表文章的重点学术期刊目录和重点报刊目录,将思政课教师在国家级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成果认定范畴。

砥砺深耕图新志,擎旗奋进正当时。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为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新人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