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学术交流

马院组织研究生观看朱有勇教授专题报告

来源: 编辑:邱泽媛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7日

2020年1月5日下午,学院组织全体研究生在创业楼511观看了由“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专家朱有勇教授作的专题报告直播。

报告围绕”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主题进行。据朱教授的介绍,中国工程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澜沧地区的扶贫,省长等重要领导多次调研指导,100多位院士专家,奋战在脱贫共建第一线,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首先,朱教授介绍了澜沧地区的基本情况。它与缅甸接壤,由于历史及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民族的素质性贫困主观因素突出,因而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社会发育程度低,生活方式落后,思维相对封闭。澜沧是我国边境“直过民族”深度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不该贫困却是深度贫困的地区,扬长补短是科技扶贫的攻坚任务。紧接着朱教授从目标定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针对于澜沧地区,要立足资源,围绕热带雨林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科技创新,建设特色农业扶贫产业。目标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科技扶贫,把青山变成金山,促进边境直过民族的脱贫致富,并且对雨林山岭区、热带河谷区、丘陵半山区进行精准发力。

其次,朱教授讲述了科技创新及扶贫路径。科技扶贫的核心是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够形成特色产业。在这一部分,朱教授主要从林下资源创新、冬季资源创新、科技扶贫创新这三个角度切入介绍,需掌握技术特点,把握技术优势。以冬季马铃薯的技术创新为例,要因地制宜,针对河谷冬闲田资源,创建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技术,注重生境特点与生物特性的耦合度。在科技扶贫路径上,朱教授提出了“五个一批”的思想,分别是推广一批创新技术、培养一批乡土人才、示范一批技术样板、培引一批扶贫企业、促进一批村寨脱贫。

在朱教授精彩的报告结束后,201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易宗星谈到:“听了朱有勇教授的报告,让自己受益匪浅,同时也心怀感激,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要感谢朱有勇教授这样一批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人,这也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2019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研究生胡静玲说道:“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从他的字里行间真切感受到了朱有勇教授踏踏实做学问的执着精神,勤勤恳恳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情怀。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作为农业高校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向朱有勇教授学习,用青春汗水来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用先进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向千万时代楷模致敬”!

文字作者:董秋瑞

摄影:郑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