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李明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发展的思考”报告。
李明教授在全面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基本情况、活动开展、主要事迹和突出成绩后,谈到了自己团队的使命与方向,他说,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全部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我们的专业和职业,更是我们的志业和事业,我们在取得成绩基础上,更加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爱业敬业,乐业精业,潜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李明教授着重从加强四项建设、探索创新模式、形成优势特色、增强课程实效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建设的经验。在谈到基础学科建设时,他认为要认真处理好学科归属与学科意识、学科团队和个人兴趣、学科重点与学科基础、学科传承与学科特色的关系;在谈到个人能力建设时,他认为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学科意识、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超的教学艺术、突出的研究水平、坚定的政治方向;在谈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时,他认为应处理好主导权与以学生成长为本、主动权与关心学生发展、话语权与平等和谐对话的关系。他指出,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集成。传统教学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现代教学重视课程教学模式,前者立足教师个体,后者着眼教学组织与系统。建基于教学方法之上的教学模式建构总是以特定的教学方式为基本依据的。在“05新方案”实施之前,“98‘两课’方案”已经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较大改革,在此基础上,新方案强调“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根据这样的思路,近年来,农林高校思想治理论课在结合学校特色和长期坚持探索取得基本经验基础上,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方式,基本形成了以教学方法为依托和承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从模式类型、突出特色、运行条件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看,可以基本概括为10种教学模式。他认为,只有实现从独白式授课到对话性学习的转变,才能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课堂。他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途径”和“主方式”,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建构形成适应性强情理交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融合型和谐课程,是进一步增强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有益探索和正确方向。他认为,对话理论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能生硬地、简单地植入课程教学过程,而应该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有机融合,以首先转变教师的观念入手,重点解决转变过程中发生的教学实践问题。这些教学实践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总体而言,包含以下层面问题。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对话性学习理念与适应性的整体教学模式的建构。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明确的政治方向性和课程目的性与对话理论中“不预设目的或议程而开展对话”的课堂教学协调。第三,“双主体”中教师教学主体引导和学生学习主体主动性学习的实践统一。第四,对话性教学情景创设、课堂文化建设与具体教学模式的调整与完善。第五,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接受理论与对话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冲突与协调一致。最后,也是落脚点,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及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在对话性和谐课堂构建中的具体体现与实践探索。
在主题报告结束后,李明教授还和在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整个报告会历时近三小时,李明教授的报告受到了与会师生的一致好评。
人物简介:李明,博士,198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授。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持人,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主持人,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科(教)研课题10项,出版著作(教材)10部,获得各类奖励20项,公开发表各类论文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