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在时间是:
学术交流

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左亚文莅临我校为师生解析哲学智慧

来源: 编辑: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5日

5月22日晚上7点30,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左亚文应邀莅临我院“马克思主义论坛”暨“教育思想大讨论之名家论坛”,在三教S2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究竟什么是哲学智慧”的学术报告。

左亚文教授运用批判式的哲学反证法,从“哲学智慧不是什么”“哲学智慧是什么”“哲学智慧研究什么”三个角度展开对哲学智慧的解析。

左教授首先从“哲学智慧不是什么”出发,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哪些不是哲学智慧。左教授认为:第一,哲学智慧不是现成的客观知识;第二,哲学智慧不是小聪明;第三,哲学智慧不是一种技艺。左教授一再强调,当我们在对哲学进行探讨时,一定要把哲学与具体科学、具体知识区分开来。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让大家理解哲学智慧这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左教授幽默风趣地用自己与生活中的哲学的相关故事做比喻,来为在场师生讲解哲学中的相关学术概念。

经过批判界定了哪些不是真正的哲学智慧之后,左教授接着从多个层次为在场师生讲解了“哲学智慧是什么”的问题。左教授认为哲学智慧是一种寻根问底的活动,是一种永恒探究的过程。哲学是追求真理开路的先锋,哲学家们只讲耕耘,不讲收获,享受着探索的乐趣和耕耘过程的快乐;哲学智慧还是人的一种内在本质能力和素养,但这种哲学能力和素养并不完全是一种天赋,它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转“识”成“智”,由于哲学原本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反思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的结果,哲学智慧的“智”建立在“识”之上,“智”自身就以扬弃的形式包含了“识”,所以,当一个人掌握了广博的知识之后,一般来说就会生成一定的智慧,“识”之多,则“智”之厚;哲学智慧更是一种求异性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它突出地表现在每一个问题上都能发表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一个具有真正哲学思维方式的人,必然能在每一个问题上发表独立和独到的见解,而不会盲目跟风。凡著名的思想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求异性的创造性思维,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但是,哲学家也不是故发危言高论,处处与人作对。哲学家也会赞同别人的观点,但这种赞同是经过理性反思的,而不是随意苟同,因而这种赞同往往是有条件的,是一种包含了差异的赞同,这就是所谓“和而不同”。

左教授在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哲学智慧研究什么”中,为在场师生讲解了他自己的哲学观。他认为,哲学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学问。这个定义其中包含了三层含义,其一,哲学首先要研究宇宙世界;其二,哲学要研究人的问题,即人的本质及生存状况;其三,哲学要研究宇宙世界与人的关系。

本次报告会为时2个小时,左教授关于哲学智慧的讲解激发了大家对哲学的讨论,在场师生就“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智慧是否有对错之分”“智慧是否是客观存在的”“中国是否有哲学”等问题与左教教进行了交流讨论,左老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耐心地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整个报告会,左教授以饱满的学术热情和幽默风趣的解说,十分富有启迪性,赢来了在场师生的一致赞许和阵阵掌声。

最后,我院胡丰顺老师对本次学术报告做了总结,在总结中胡老师说,左教授关于哲学智慧的探讨值得我们农林类大学的学生进行深刻的反思,作为华农学子,我们不能满足于单纯地掌握具体的技艺,而要学会多多运用哲学的智慧。一些科学技术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方的不断争议,究其原因就在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脱节,科学技术没有与哲学统一步伐。我们应充分运用哲学的智慧去反思怎样尝试着说服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





【专家简介】

左亚文教授简介

左亚文(1956-),男,湖北通城人,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北省炎黄儒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哲学原理的研究与教学,较早提出“中华和合辩证思维”概念,并据此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等8项,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5部,多次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其中“和谐思维论”(系列论文)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通讯员:何琪)